返回首页
 

[读者园地]走向消亡的“侠客” 崛起蔚然侠气——读《一读就会上瘾的中国史》有感(2020年第24期,总第97期)
发布时间: 2020-12-28 08:26:57

(美术学院  彭惠)《一读就会上瘾的中国史》的作者,是温伯陵。中国历史在他的笔下显得更加有神、有韵、有看点。语言通俗易懂,角度新奇。把严肃的历史写得生动形象,更添趣味,或许这就是“让历史照进现实”的真实写照吧。
  这本书的开篇讲的就是侠客。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作侠客呢?现代人脑中的侠客,大概就是金庸、古龙、梁羽生等作者笔下的系列人物吧。他们或是游戏人间的江湖浪子、或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刺客;或是武功高强,喜好打抱不平,只身闯荡江湖、劫富济贫、惩凶除恶的英雄人物……小说中的侠客凭“义”和“信”字闯天下,他们向往肆意自由的人生、身怀远大的理想目标却深陷江湖世事,历经江湖险恶、尝遍人生苦乐酸甜的波折世道。而这些波澜壮阔、风流潇洒的生活自然也是为了迎合现代人对自由与精彩人生的渴望。
  那么历史上真的存在这些行走江湖的侠客吗?
  当然有!这本书的开篇便讲述了侠客这个群体的产生、兴盛、衰落与逐步走向衰亡的历史过程,作者用全新的视野和现代人的思维,为我们展现了中国古代的侠客世界,与侠客消亡的历史必然。
  晋国人豫让,为报智伯的知遇之恩,多次刺杀赵襄子,甚至不惜自残毁容,可惜身无绝技,被赵襄子擒拿释放,再刺杀又失败时,拔剑自刎。豫让没有小说中江湖武林标准的侠客风范,却有一种特有的精神信念,无惧荣辱、不求权利富贵,只希望得人赏识,找到自己的伯乐,才有了“士为知己者死”的信念。我虽无法理解豫让为智伯报仇的执着,却被他的精神所震撼,我不认可他自残自杀的行为,却被他的执着所感染。
  荆轲、专诸、聂政、要离、鉏鸒……这些春秋时期有名的侠客,他们的任务或许是失败的,或许没有令人满意的完美结局。但是他们的行事作风、精神信念无一不让我深感震撼,窥见了真正的侠客之义、英雄之姿。更让我不禁感叹中国古代的侠客之风采,在那么遥远的时期,就有了道义之名,不愧是礼仪之邦。

  侠客以道义为重,以天地为家,行动自由,不惧生死,确令人敬佩。可因历史局限,这些侠客皆是草莽之侠,注定了他们必将消亡的结局。
  春秋战国时期正是中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型的时期。帝王诸侯权利分散,官府组织形式简单松散,管制桀骜之人,显得无能为力。侠客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可“对”并不意味着正确。
  所以侠客是特殊的,他们生在了基层权利真空的时代,享受着时代的红利,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权力集中的封建王朝,于是这个群体自然就走向了衰落。
  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古人诚不欺我。社会在发展,为了普通人平凡而安定的幸福生活,侠客的消失是历史必然,我们已经不再需要一群打破规则、破坏法律秩序,独立于普通人之外的存在,这是一个新的时代。
  新时代同样也需要继承和发展,在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善用时代的加减法,赋予其时代特有的精神内涵,又何乐而不为呢?就像江湖上新出现的神秘组织成员——外卖小哥,他们或是拥有神奇技能,或是奔波在救人的路上,成为“大隐隐于市”的“扫地僧”;也有各个交流平台上的博主作为“说书人”,为我们讲述江湖诸事的纷纷扰扰,演绎各色的爱恨情仇;再加上作为“情报人员”的up主们为我们透露各行各业的“秘密情报”;更有不少江湖义士,如那南侠展昭一般,放弃仗剑江湖、潇洒自由的生活,仅持一尺青锋,守世间清明正道,为百姓鸣冤造福;亦有巾帼不让须眉,身批“白衣战甲”,剑指病毒的援鄂护士: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正如金庸老先生所说“侠之大者,当为国为民”,作为身怀一腔热血的炎黄子孙,中国人从不缺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信念,从不吝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慷慨解囊,更不缺少坚守正道,以身殉国的英雄义士!
  侠,从未消失,只不过它在新时代换了一种称呼,没有了刀光剑影的血肉相搏,却融入了每个人的生活,化为了中国人在新时代推崇和敬佩的精神信念,成为了我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修养。
  侠客消亡了,侠气却留在了中国人的骨子里,那就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中国担当!

 

 


上下两条:
  • [读者园地]《平凡的世界》读后感(2021年第1期,总第98期)
  • [读者园地]读《解忧杂货店》有感(2020年第23期,总第9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