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级教育学院 武睿思
一位伟大的母亲曾对儿子这样说道:“读书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读书是滋润你自己的灵魂,营养你的精神。”在社交媒体、短视频占据眼球的当下,读书,这件本应该像吃饭喝水一样平常的事情,仿佛成为了一个“异类”,甚至是所谓的“人设”。
读书到底有什么用?有人说读书让我们拓宽认知的边界,走出自我的偏见;也有人认为读书的意义在于陶冶情操、洗涤心灵……读书到底有什么用?我想当你真的试着去阅读,这个问题的答案自然就迎刃而解,于我而言,正是在阅读之后我才发现,和素未谋面的作者产生共鸣是一种多么奇妙的体验。读书是一件非常个人的事,它能给你带来什么只有自己知道,也只有阅读后才会知道,所以,去读书吧!我们一起读好书,做好人!
推荐书目:
1、《四世同堂》
作者:老舍
索书号:I246.5/342
馆藏地点:社科新书库
《四世同堂》是一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经典名著,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作品讴歌、弘扬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高尚的民族气节,史诗般地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杰出贡献,气度恢弘,可歌可泣。
2、《富兰克林自传》
作者:本杰明·富兰克林
索书号:H319.4/2251
馆藏地点:社科新书库
《富兰克林自传》是美利坚合众国开国元勋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以朴素、平淡的语言,讲述了富兰克林如何从一个贫穷的孩子成长为一个为人敬仰的成功人士的故事。他回顾自己的一生并深刻总结出了十一种美德,旨在指导儿子们少走“弯路”。
本自传是美国传记文学的开山之作,自此自传成为一个全新的文学体裁。书中包含了人生奋斗与成功的真知灼见,以及诸种善与美的道德真谛,被公认为改变无数人命运的美国精神读本。书中没有说教,书中的富兰克林态度温和。他写得很简单,语言很朴实,因为生活本来就很简单。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读者:平凡的人同样可以有不平凡的成功。他的成功更多的仰仗于他的克己、他的好学、他的阅历。
3、《无声告白》
作者:伍绮诗
索书号:I712.45/1490
馆藏地点:社科新书库
《无声告白》,讲述的是一个在美华人的家庭故事。“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小说以这个句子开篇,而莉迪亚的死因,是那份“爱和期待”。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仇恨会使人置之死地,不曾想过的是,有时候,爱也会让人跌落深渊。小说围绕莉迪亚的死亡,作者以细腻的文笔,揭开了这个跨族联姻的家庭生活细节,和这个悲剧背后的真正凶手。莉迪亚的自杀,是家庭教育有失偏差的结果。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良好的家庭环境、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其重要性,在《无声告白》中,可见一斑。
4、《偏见的本质》
作者:戈登.奥尔波特
索书号:B848/131
馆藏地点:社科新书库
这是一部既具有严谨的学术性,又闪现着人本主义光辉的不朽杰作。奥尔波特把可观的各类资料井井有条地安排在一起,并将它们清晰而富有激情地组织起来,分别对偏见产生的社会思维、社会群体、社会认知、社会文化基础进行了梳理,然后从个体发展的角度对偏见的获得过程进行了考察,对偏见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创造性地从人格结构的角度对偏见的成因进行了追溯,而后上升到社会政策层面提出了偏见治理的路径。
这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开创性著作,为后来的学者讨论和理解偏见开辟了一片天地,为偏见研究设定了界域。它在社会心理学甚至整个社会科学中具有毫无争议的至高地位。
5、《枪炮、病菌与钢铁》
作者:贾雷德.戴蒙德
索书号: K107/32
馆藏地点: 社科新书库
文明的先发与落后,社会的发展与倒退等问题,一直是人类关注的大议题。就此,西方社会普遍认为西方国家先进的技术、完善的社会阶层、百花齐放的文化成果,共同造就了西方文明优于其他,并决定了西方统治世界的地位,甚至认为究其根本是西方种族的优越性决定的。《枪炮、病菌与钢铁》告诉我们,答案并非如此。环境因素才是决定历史的车轮向西方倾斜倾,文明的进步的确助推了文化、技术和组织的先发,但同时也导致了细菌的侵袭和船坚利炮对文明的致命摧毁。
此外,戴蒙德从生物学、地理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跨学科视角颠覆了很多人们习以为常的社会发展疑问,为我们理解人类历史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审稿人:张四新